A371: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并不是一种道德指责,而是阐述一个现实。因为生病的人是虚弱的,这种虚弱会突出表现为无力和愤怒。不仅对身体上的痛苦无能为力,而且会对因此而滋生出来的情绪上的冲突也无能为力——这两种无力叠加起来会进一步让人体的生物结构和精神结构都陷入完全失控的状态。这两种失控互为因果相互叠加必然让当事人更加无力应对,于是,只能把这种持续的内在冲突转移出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发无名火,把它转变为与外部对象的冲突。这个外部对象是谁呢?当然是照顾自己的人——其他人就是想与之起冲突,也没人会理睬。
常言道,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经常有人在后台留言说:你推崇强者,鄙夷弱者,那是因为你自己的状态和处境不像别人那样糟糕。如果你和别人一样,我看你还会不会这样唱高调!我没有回复这类留言,因为我不想浪费时间去做这种无谓的争执。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处境很特别,自己的无能为力源于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自己是没有责任的,所以可以心安理得的躺下。我不想告诉你我都经历过些什么,我也不想告诉你我是如何走到现在,以及接下来会走到哪里。我们连萍水相逢都算不上,犯得着么?然而,类似的反馈反而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兴趣源于对这个群体的精神结构的更深入的探索和解剖。我并没有拯救谁的高尚品格和伟大情怀,然而,也没有操控这个群体的兴趣。但是,要把精神结构提炼的更加条理清晰就需解剖这群样本!
作茧自缚和画地为牢都是自我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基于现实处境,进行自我满足的需要——这话说的有点抽象,用大白话翻译一下:一个匮乏的人最担心别人嘲笑自己匮乏,匮乏就是自己最关注最在意的禁区,从而因缺有需,会在正反两个方向极力的掩饰:正向的掩饰就是主动回避可能刺激到这个点的任何事和任何人。举例来说,但凡有可能让自己的匮乏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机会都主动躲开——就是不参与竞争,不争取机会。反正没有得到过,也就不用担心害怕失去了。即便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大量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对方的优秀让自己感到压力,就会本能的用尽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去摧毁关系。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有一天会因为自己的不好而失去对方了!请注意,这类人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变得更好与对方相匹配,也从来没有想过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这样的机会,从而更上一层楼。没有!从来没有!真因为他们没有这样想过,也不相信能够,所以,逃跑是最好的掩饰。不断的逃离到竞争更低的领域,逃离到分工密度更低的地方,去寻找条件更差,要求更少的人那里。然而,越是没有门槛的领域,淤积的人越多,竞争反而更剧烈,即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胜出了,所能获得的也远不如密度更高的领域中所能获得的资源。自身条件更差,对你要求更少的人,往往隐藏的问题更多,而且是你无力改变的,也是他自己无力改变的!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的许多俗语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但是却不经意间印证了人间百态的结果。从生命体结构的角度来看,家庭是最小的非血缘关系的个体搭建起来的最小共同体——它的基本特征及衍生出来的问题也会在更大规模和复杂度的共同体中呈现出来。不管是资源充裕还是相对匮乏,幸福的家庭总是处于一种有序的稳定状态。而不幸的家庭则长期受困于冲突不断的失衡状态。那些无力解开的死结和相互叠加的冲突,不仅持续的造成内部的动荡不安,也让内部的一切都变得扭曲、撕扯和不可信任。彼此的诉求都得不到满足,彼此都把自己无力应对的内部冲突转化为与对方的冲突,继而受困于现实生活的各种捆绑,扯不断理还乱,反复的拉锯,相互仇恨,从而让共同体内部的秩序长期无法建立起来。这像不像身处乱世中的普通人的遭遇和感受?所有,有句俗话叫: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共同体中的秩序决定着自身的处境和状况,哪怕是像家庭这样的最小的共同体也是如此!
搭建任何共同体都依赖于资源,维系秩序也需要资源。当资源不足以维系的时候,共同体内部的秩序就会逐渐失控。所以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同为文艺青年的男女虽然能演绎出惊天动地的爱情,却很难长期稳定的维系。为什么呢?因为最绚丽的烟火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这种成本包括方方面面,不仅仅是钱这个维度。生命中最绚丽的绽放,也是急剧消耗。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是激情燃烧的时刻,就如同烟火一样浪漫且绚丽。然而,它会把长期的积累集中于瞬间消耗掉。所以,战争无法长期打下去,时间拖的越久,彼此都受不了!这种受不了源于成本居高不下和资源的无以为继。一个失衡的家庭关系就等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为什么离婚是一种解脱呢?因为通过停战谈判,大家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失控的生存环境之中,它的精神结构的运转状态就必须要高度稳定。否则,外部的失控会引发内部的冲突,继而造成内部的失控,最后内外叠加,彻底陷入自我消耗的死循环。俗话说,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不了解对方所处的生存结构,你就不能理解他的行为逻辑和决策依据。你不理解其精神结构的状态,不管是威逼利诱,试图让其振作都会无济于事!
这个社会特别推崇青涩,不管是小鲜肉还是少女感,青涩的本质都只拥有情绪价值,而不拥有社会价值。这里毫无贬损的意思,只是阐述一个事实。青涩意味着纯粹,意味着充满着不确定,意味着不循规蹈矩,意味着初生牛犊不畏虎。所有这些词都指向同一个地方——如果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百年老店的酱缸,青涩所代表的一切就是新熬的汤,还没有放进去。如果整个社会是一部有序运行的机器,那么这种青涩的状态就意味着自己还只是一些未嵌入这部机器里,散落在外面的零配件。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顺序不能错,也不能乱。否则就是欺世盗名,就是装腔作势。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往往就会试图控制别人。如果自己的内在冲突持续积压又无法转移,就会渴望外部环境的稳定。读过《A369:能控制自己才不会总试图控制别人!》的人会理解的更加透彻。自信从哪里来?它首先来自于你精神结构中抽象自我对主观世界拥有主导性和控制力。人以自身为丈量外部的标尺,唯独没法以此丈量自己。因此,需要通过周围的反馈来为自我判断系统提供证据链。当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处于失衡状态的时候,用来丈量外部一切的标尺也就必然扭曲,因缺有需的自我诉求决定了这个标尺的偏好和扭曲程度:一个自卑的人,会习惯性以讨好的方式与外部打交道,其内心其实也特别渴望别人能讨好自己。这会让他们获得一种被尊重和认可的满足感,从而填补上自我价值匮乏的窟窿。
昨天的A370被删了!临时写了这篇。本来准备今天转发到这里的,现在看不成了!会引发思考的内容越来越发不出去,只有无脑的内容才能大行其道。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宿命吧… 之前有过预警:读《A315:认命吧,做个普通人也挺好的!》和《A365:他妈一年挣的比你妈50年都多!》其实不是教育过剩,而是人群需要从源头开始被分流。
A370目前只有觉悟社里有存档了。获得链接公众号发消息:A370
或者点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也是链接。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